炎炎夏日,來一盤冰甜的水果拼盤解暑,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。不過來到水果市場,小編可是挑花了眼,各種各樣的水果,還有不少上面連個中文都沒有,銷售員說這些可是漂洋過海而來的洋水果,然而,這是真的嗎?
今天上午,記者首先走訪了幾家銷售進口商品的超市,這些超市的水果區擺放的水果,從標簽上可以看出都是來自世界各地,價格也比同款的國產水果至少貴上兩至三倍。有來自美國的進口紅啤梨,來自澳洲的進口茂谷柑,還有來自南非的進口檸檬,不過這些水果的產地信息,都是標注在超市提供的產品信息牌上,這些水果自身的外包裝卻難以看到真正的產地信息。
隨后記者又去了福田區一家大型的農批市場,在水果銷售區,不少商家都宣稱自家的多款水果都是國外進口的,比如這款美國臍橙,由于是當季水果,最近賣得特別好,20顆一箱的臍橙可以賣到160元。不過記者發現,這些在售的美國臍橙上面并沒有按規定標注中文產地信息,以及加工廠編號,并且水果商販的說法也是有些啼笑皆非。
您這么說是沒錯,不過關鍵就是要搞清楚,這標簽到底是哪里給貼上的?記者繼續走訪尋找答案,還真的就發現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一位買美國臍橙的商販告訴記者,原裝的美國臍橙一箱有88個,到貨后他們還會自己拆分,而消費者看到擺在貨架上的全英文水箱實際上是商販自己后期換的。這可以說是水果行的潛規則了,在另外一家水果商鋪,老板也證實,雖然外包裝顯示的是智利進口的車厘子,但其實里面全部是美國產的。另一類情況是把國產水果貼上洋文,搖身一變就成了“洋水果”,而真實的目的就是“洋水果”比較好賣,價格也高。
看到這兒我們才恍然大悟。有了這些萬能的標簽,任何一種水果都可以三十六變。就像我們平常吃的蘋果,本來是國產的,但是貼上進口標簽之后,那就是想變哪國產的就變哪國產的了。這讓消費者情何以堪啊,本是同根生,確花了幾倍的價錢買。
其實我們國家對于水果的進口是有明確的規定的,每個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都會發布《獲得我國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》,在記者的走訪中還發現了一些并沒有在名錄中顯示的水果,那這些水果就涉嫌走私了。由于非法渠道入境的水果未經過檢驗檢疫,可能攜帶有害生物,食用安全得不到保障,大家一定不要購買此類進口水果。